1.什么是电离辐射
电离辐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。包括α射线、β射线、γ射线、X射线、中子射线等。如生产上测料位用的料位仪、X射线探伤及测厚仪、测水份用的中子射线、医学上用的X射线诊断机、γ射线治疗机、核医学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试剂。
2.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
如果两个原子质子数目相同,但中子数目不同,则它们仍有相同的原子序,在周期表是同一位置的元素,所以两者就叫同位素。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就称为“放射性同位素”。
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的时候,可放射出α射线、β射线、γ射线等。
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呢?
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。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,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,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。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,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,如皮肤损伤、造血障碍,白细胞减少、生育力受损等。另外,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。
如何防护电离辐射?
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:时间防护、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:
(1)时间防护:不论何种照射,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。接触射线时间越长,放射危害越严重。
(2)距离防护: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,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,该处的剂量率越小,受到的照射就越少。
(3)屏蔽防护: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。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,会被吸收很多,这样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就减弱了。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、钢筋水泥、铅玻璃等。
根据放射源对人体的危害程度,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以下5类:
(1)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:没有防护情况下,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;
(2)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:没有防护情况下,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;
(3)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:没有防护情况下,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,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;
(4)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: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,但对长时间、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;
(5)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: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。
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远离放射源,环保部门建议:当发现无人管理的带有电离辐射标志的物体,请一定要远离现场。既不要接触,也不要擅自移动这些物品,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开容器。